简体 | 繁体 | english | 无障碍浏览 | 微博 | 微信 | 手机APP
中国中央人民政府 河南省政府 新乡市人大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信息公开
今天是
首页-->信息公开-->法律法规-->政策解读
坚定不移实施“东扩战略”凝心聚力铸就“新乡未来”———《新乡市大东区区域协同发展战略规划》解读之五
】来源:大河新乡网   时间:2017-12-15 14:24:31  浏览 人次

  如何既快又好建设大东区——

  加强产业协同加强空间协同

  加强设施协同加强城乡协同

  加强生态协同加强合作协同

  加强区域空间协同,打造复合型组团式发展格局

  要做大做强新乡主城区,夯实郑新融合的基础,不仅要强化产业协同,而且要加强空间协同。

  现在大东区区域内在土地利用上存在的问题是:生态用地不足,林地面积和水域面积占规划区面积的6.9%,比例偏低,河流、沟渠水域的水质情况和景观情况整体不佳,部分河流干枯断流;土地利用不够集约,高速公路以东城市外围组团和周边乡镇沿公路连绵带状发展现象较为明显,整体布局不够紧凑,规划建设管理不够规范,建设用地利用较为粗放,在各产业园区起步之初部分企业有“圈地”现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严重不足,道路网密度较低,城市主干道和次级道路较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缓慢,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占城市(镇)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明显偏低,供电、供水、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缺乏,东西贯通的大运量快速客运交通系统和全域内的公交客运网尚未形成;村庄布局集中程度不够,布局较为散乱,空间集中程度不够。

  面对上述空间规划的基础与现状,还要考虑诸多空间协同发展需求:一是郑州大都市区层面。大东区要想在郑州大都市区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分享区域一体化和同城化发展的“红利”,必须首先建立起与周边核心、重点地区之间的快捷交通联系,构筑发达的对外交通网络,形成内外交通高效衔接的现代综合物流体系。二是新乡中心城市层面。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发展仍然是新乡当前阶段的主要任务和动力源泉,同时,新乡建设地区性中心城市以及强化在郑州大都市区中的地位都迫切需要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创新功能、服务功能。这就要求大东区发展要实现“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引领新乡实现新型城镇化,积极打造创新功能和现代服务功能,有效承载新增城镇化人口和主城(老城)部分外迁人口,促进新乡中心城区持续保持经济活力。三是大东区相关县(市)、区层面。继续延续粗放式的空间利用模式,难以解决大东区内各区域之间因土地问题而发生的利益冲突,也难以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必须增强规划引领能力、优化大东区整体空间格局、推进产业集聚和产城融合、维护良好生态环境、建立高效集约的空间利用模式。

  大东区空间协同规划思路

  体现在“三一三”上。一是应对“三个挑战”。即:如何统筹解决交通、环境和社会问题,不断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如何构建公交主导的交通发展模式和土地利用模式,实现资源环境紧约束条件下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如何在保证社会和谐、环境良好的同时,不断增强经济吸引力、扩大经济总量、提升区域经济地位。这就要求大东区在空间规划上不仅需要“生态底线思维”,更需要以人的需求和城市发展为核心的“社会公平思维”与“经济竞争思维”。二是遵循“一套理念”。即:大东区的发展模式应着眼于长期发展和居民福祉,其整体的空间战略导向是营造一个开放、紧凑、多中心和绿色的新型城市空间。具体规划原则就是要把提升新乡中心城市整体吸引力,作为空间规划制定的重要目标;就是要为未来多情景发展预留必要的规划弹性和适应性;就是要加强重要通道、重大设施和重大项目的空间预控,规划战略性空间储备用地;就是要强化生态基底硬约束,严格保护农林地、水域等自然空间;就是要建立设施与各类人口的匹配关系,考虑满足更广大区域人口的实际需求;就是要引导结合组团式空间结构相对均衡布局各类不同功能用地,保障居住与就业相对平衡;就是要突出“交通——土地——空间”联动发展;就是要发展多中心功能体系,增加就业和服务设施的可达性;就是要与道路同步配套建设学校、医院、商业、文化体育、休闲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就是要通过增加工业用地开发利用强度的方式,推进工业用地整合,鼓励工业用地的功能置换和混合使用,逐步实现低效工业用地减量化;就是要探索商业、办公、居住、公共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等用地的空间复合开发,推进立体绿化、地下停车场(库)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促进土地和空间的高效集约利用;就是要加强各行政单元交接地区的用地协调,保证大东区内所有地区都对区域整体发展有所贡献。三是秉持“三大策略”。即连结与组织、集聚与平衡、保护与增值三大策略。连结与组织:旨在构建更外向、更紧密连接、更可持续的交通系统,使大东区内外联系更加方便。集聚与平衡:主要应对新型城市化的需求以及产城融合、城乡协调问题,构建网络化、多中心、组团式、集约型的空间发展结构,增加用地强度,提升功能混合性,以绿色和开敞空间来平衡“分散化”的集中建设区,以满足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和居民职住接近的需求。保护与增值:主要针对绿色和开敞空间的保护及防止城市无序增长,重塑城市和自然的关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社会形态,按照基本生态控制线设定城市增长边界,强化生态空间对大东区空间结构和布局的硬约束。

  大东区空间协同规划的总体目标设定为“加强大东区功能”和“提升居民日常生活质量”,从土地高效使用、综合交通系统、公共服务设施、能源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城市设计等方面,提出大东区未来空间发展的愿景和要求。

  大东区空间协同规划的总体思路就是塑造空间形态,整合各有关部门的空间规划,推进多规合一。《新乡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提出的“一城三区”空间结构形态,是对历届市委、市政府结合新乡实际和未来发展需要作出的“城市东向发展为主、南向发展为辅”总体战略部署的空间响应,旨在推动新乡中心城区空间发展形态和增长模式,从团块状、摊大饼式增长向星状、定向式增长转变,提高城市发展的持续性、宜居性。在“一城三区”框架之下,大东区空间布局要通过统筹协调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城市与乡村的关系、生产与生活的关系、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地上与地下的关系、近期与远期的关系等六大关系,引导新乡东部城市化区域向开放式组团的空间结构和形态发展,成为指引区域长远发展的空间战略纲领。

  大东区空间协同规划的总体空间结构就是结合区位、交通、产业基础、用地现状和生态环境等因素,在376平方公里的大东区核心区总体上按照“六大板块、九个组团”的结构进行空间组织,强化3个区域经济联系轴和4个城市功能联系轴,建设1个城市“副中心”(城市商务中心)和8个组团中心。

  加强区域城乡协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按照“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土地集约”原则,以新型城镇化和统筹城乡发展为引领,推进大东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塑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田园大东区。

  目前,大东区范围内主要的城镇化区域是G107以西、平原路以南的中心城区部分以及新乡电源产业园和京港澳高速以东的新乡经开区、新东集聚区、延津节能环保园和小店镇、古固寨镇、东屯镇镇区,还有拓展区的孙杏村镇、石婆固镇镇区和柳庄乡、榆林乡、胙城乡3个集镇,其他区域仍为农村地区。

  大东区核心区内的人口包括居住在核心区内的就业人口、寄住人口和乡村居住人口。2015年,大东区范围内城镇人口约为48.71万人,按城镇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为56.7%(核心区为65.3%)。按城镇化发展目标,到2030年,大东区核心区人口将超过132万人,城镇化率要达到85%左右。其中,就业人口约91万人,寄住人口约14万人,乡村居住人口约27万人。

  加强城乡协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主要路径:一是加快组团式发展。推动大东区核心区内9个组团成为主导产业突出、配套设施完善、产城融合、生态良好、宜居宜业且与主城及其他组团协同发展的有机体。在突出产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各组团的城市功能,充分发挥组团的作用,与我市主城区形成分工合作的有机整体,解决现代大城市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中心城市竞争力和辐射带动作用。重点完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能力。在引导各个组团有序增长、协同发展的同时,严格控制组团间的分隔带和生态廊道建设,划定生态控制红线,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绿水青田,保障整个城市生命系统的安全和健康。二是建设若干特色小镇。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依托东屯、小店、古固寨、柳庄等乡镇,打造以特色民宿、民俗商贸、养老保健、绿色氧吧、历史文化、体育健身、休闲采摘等为特色的小镇。其中,古固寨、小店、关堤3个乡镇政府所在地小城镇,分别规划建设成为以体育产业、“双创”、高新技术为特色的新型绿色智慧人文小镇;东屯镇区建设成为以休闲、旅游服务为主的特色休闲旅游小镇;在延津节能环保园与经开区交界处,依托榆东社区建设特色商业服务小镇;在延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附近依托青云林海优年小镇和榕花社区发展大健康养老产业,建设新型生态旅游小镇;在平原湖旁边结合小杨庄、李胡寨、郑庄建设滨水宜居小镇。在拓展区,以孙杏村温泉小镇、柳庄都市生态小镇建设为重点,带动胙城、石婆固、榆林等特色小城镇建设,做好文化、旅游、居住、商业服务和一定的社区功能的叠加,建设创新、绿色、智慧、人文、紧凑的新型特色城镇。三是因地制宜推进新农村建设。对大东区范围内的农村居民点进行分类完善,按照发展中心村、保护特色村、治理空心村的要求,科学引导农村住宅和居民点建设,方便农民生产生活。对位于中心城区、乡镇政府所在地的社区和高新区、经开区、电源产业园、新东集聚区、延津节能环保园、古固寨专业园区周边的社区以及目前已经基本建成的社区,加快完善社区住房及配套设施建设,提高社区入住率。对外围以农业生产为主区域的村庄,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农村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理设施以及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强化河湖水系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并积极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创建,争取到2020年,60%以上的村庄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到2030年90%的村庄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四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按照《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中提出的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一基本两牵动三保障”的总体要求,以产城融合、产城互动为依托,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都市生态农业互促共进的产业格局,强化产业支撑和就业保障,实现“产业为基,就业为本”。围绕“人的城镇化”,着力推动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确保原来的农民能真正融入城市。五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率先在大东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基础设施一体化,引领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城乡之间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和谐。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道路、供排水、供电、供热、供气、通信、公交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按照绿色发展的要求,高标准建设生态体系,积极发展都市生态农业,形成大东区“城市组团+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大片田园和生态用地”的空间总体格局。加快推进综合连片开发,推动绿色、低碳、集约、组团、紧凑发展,建设环境优美的宜居宜业宜游区,使其成为新乡市“做强做大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的中坚。


 
   
365bet备用网办公室主办 365bet备用网信息中心建设与维护   
地址:新乡市人民东路甲1号   网站维护电话:0373-3696062
豫ICP备05027336号   365bet备用网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16位以上颜色  技术支持:山谷网络.